
立冬丨未品秋濃已立冬~
倏忽秋又盡 今朝恰立冬
黃花獨帶露,紅葉已隨風。
——(元)陸文圭《立冬》節選
立冬,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,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。此時,在北方,正是“水結冰,地始凍”的孟冬之月,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。立冬過后,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,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。
立冬前后,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,空氣一般漸趨干燥,土壤含水較少。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。此時,降水的形式出現多樣化:有雨、雪、雨夾雪、霰、冰粒等。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,江南也會下雪。
立冬與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稱“四立”,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。在周代,此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等到北郊迎冬,祭祀。明代,民間以各色香草及菊花、金銀花煎湯沐浴,稱為“掃疥”。在民間亦有祭祖、飲宴、卜歲等習俗,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。
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開始,冬是終了的意思,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,收藏入庫,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。立冬時節,養生應注意一個“藏”字,重在“收藏”與“保暖”。同時適當進補,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,可早睡晚起勤曬太陽。